专注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系统化服务
目前,对作为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支点的企业扩张战略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综述国内外对企业扩张战略研究的 进展,旨在为我国企业在扩张战略管理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扩张战略环境
一、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扩张战略研究
传统战略计划的前提是假设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工具和方法预测所有业务,但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复杂环境,这大大降低了战略计划的可预测性。因此,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如何进行战略管理的研究正在取得一定的成果。Sven等(2006)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下知识创新的扩张战略转移问题。总区等(2003)对现有企业战略设计模式的再思考,从企业战略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使企业在面临不确定环境时,战略思维方式应从线性转向非线性。因此,在企业战略不确定的环境下,要提高“预测”力和应对力,形成基于战略转换的战略,制定同时并行的企业战略。黄旭等人(2004年)以战略变革主导逻辑研究的相关概念和思维观念的定义为基础,构建了“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分析框架”,并具体提出了“战略先应式”、“战略反应式”、“战略后应式”、“战略应对式”等四个战略(2006年)
二、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扩张战略研究
传统的战略研究经常假定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感知性,这个假设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合理的。近10多年来,技术发展日益加快,战略环境发生了相当深刻和复杂的变化,对于企业战略研究,由于战略环境对战略的重要影响,有必要研究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如何进行战略扩张管理。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马克等(2006年)提出了动态环境下基于网络流动的扩张战略的认识问题。杨勇等(2005)简要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指出在动态竞争和不确定性环境下,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战略管理研究范式出现了不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阐述了期权博弈方法的战略管理思想,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评价战略投资决策。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的战略管理框架,并结合案例进行研究。立青(2006年)认为,随着环境变化的加剧,静态的资源价值判断标准不能满足企业的动态竞争要求。单纯地从基于资源或能力的思维考虑战略转换问题是不可能的,动态能力观是基于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观点。陈明等(2006)研究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家的行为倾向、企业文化等。有效推进战略变革主要由动态能力、学习能力、持续创新等组成部分决定。李源(2006年)根据动态能力的内涵和理论,以动态能力理论和能力演化理论为基础,在企业选择投资扩张战略的条件下,设计了“能力分析评价3354能力构成3354能力提高”的三阶段战略过程。
三、品牌扩张战略研究
品牌延伸是指,形成具有良好市长/市场信用和高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后,企业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发展和壮大这个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招牌”,企业的扩张也逐渐从传统的有形资产增加转变为以品牌为主的低成本扩张方式。Klaus等(2006)分析了新兴市场的品牌渗透及扩张战略问题。Ian等(2007)分析了商品市场的品牌扩张战略问题。丰瑞(2006)以金兴啤酒为例,分析了基于品牌的扩张战略。首先实现生产规模扩张,其次完成市长/市场扩张,最终达到品牌扩张。张光(2003)等分析了高校 大学的品牌扩张战略,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王正(2004年)以联合利华(United
Lihua)为例,分析品牌运营战略成功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和文化三个方面。王德胜(2006年)和彭胡安(2006年)分析了跨国公司品牌扩张问题。
四、海外扩张战略研究
当一家企业做大做强时,会想方设法向外扩张。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海外扩张更是必然趋势。目前,海外扩张战略研究方面的案例研究很多。Jane等(2005)以中国电信市场为例,分析了中国电信行业实施海外扩张战略的机遇和挑战等。Torsten等(2007)以移动网络处理器为例,分析了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后的财富创造问题。刘春红(2005年)研究了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并就中国的海外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查鲁等(2006年)研究了零售 沃尔玛10多年的海外扩张战略,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扩张战略。东青(2006年)研究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研究表明,通过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服务跨国公司认为,在竞争过程中,在传统的市长/市场竞争条件下,可以克服供应商规模的经济限制,更快地达到实现网络效应所需的阈值,并从市长/市场扩张的积极反馈中受益。
五、区域扩张战略研究
一些学者在地区扩张战略方面进行了研究。Barbara等(2007)以苏格兰森林工业部门为例,分析了该行业的地区扩张问题。夏春玉等(2006年)通过对百强连锁企业总部和店铺布局的考察,对中国连锁企业跨地区扩张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张入侵(2006年)应用在中国各地运营的35家零售商和在中国市场地区运营的23家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调查数据,比较研究了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地区扩张战略。研究结果显示,中外零售企业均被选定。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而杜娟(2006)则从规模、知识和制度三个维度探讨了连锁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战略。
六、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扩张战略进行了研究。Andrew(2006)对移动通讯行业的产品服务系统的扩张战略进行了研究。唐振鹏(2005)对企业扩张和核心能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扩张战略,有助于企业扩张成功和持续发展的观点。苑志宏(2005)从中国企业扩张的现状分析入手,对中国企业扩张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霍圣年(2005)以康佳公司为例,分析了基于核心业务的低成本扩张战略的优势,正是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康佳的生产能力有了跨越式的上升,形成了辐射全国、高效的市场营销网络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汪涛(2005)以战略规划的一般逻辑为基础,对以产品(业务)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框架及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强调了以顾客资产为核心进行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以顾客资产为核心的战略规划的框架。谢力宁(2006)在分析市场 的能力特征后,提出基于安索夫矩阵的扩张战略,并分析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市场 扩张战略及其风险。张勤生(2006)针对国内外学者在顾客资产扩张战略形成的依据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顾客资产扩张与战略实施方式的角度,研究顾客资产扩张战略选择中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财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给出各种实施方式产生的顾客资产扩张结果,揭示了顾客资产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顾客资产扩张战略形成提供决策原则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