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About us

主要原因+衡量标准+实现路径!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表日期 : 2021-09-30 16:33:02  来源: 本站   作者: 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 : 226

  勘察设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要原因、衡量标准和实施途径

  张松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 推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如何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勘察设计企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5”母片布局的核心节点下,正确理解“高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

  产业发展却迫使高质量的发展

  从转业来看,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6.4万亿韩元,“135”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125”期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4.2%,整体建筑业增速放缓。表面上看,我国建筑业尽管增长放缓,但总体上仍在增长。事实上,这种增长只是货币意义上的增长,是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累积的。(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另外,从水泥产量数据来看,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峰值达到2014年的24.8亿吨,此后每年振动波动,“135”从盈利能力来看,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也呈下降趋势,产业产值利润率从2014年的3.9%的顶峰降至2020年的3.2%,显示出建筑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趋势。

  据调查设计行业透露,2011年-2015年调查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3%,2016年-2019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4%,但整体规模增长受工程总承包业务增长推动,纯设计业务增长率为10%。另一方面,行业净利润增长率没有增加。行业利润率从2011年的6.5%下降到2019年的3.6%。

  从工程总承包业务经济总量来看,各种指标再次创造了新记录。国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来自勘探设计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化学工业开始,工程总承包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行业新合同额为55193亿韩元,其中工程总承包业务为46071亿韩元,占83.5%。2016年至2019年,工程总承包新合同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3%。2019年全行业收入64201亿韩元中,工程总承包营业收入33639亿韩元,占工程总承包业务比重52.4%。“十三五”期间,总承包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1%,各种数字再次创下新高。

  企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应成为“人类历**前所未有”,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大量的“巨无霸”型企业,2019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 (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排行榜选出前57家中国内地企业。

  从数量上看,我们已经足够“大”,但与“大”同时,我们企业在“质量”上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而不强。笔者认为,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前76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督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平均利润低于17亿美元,平均销售收益率为2.5%,10家企业亏损,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达到43亿美元,平均销售收益率为6.6%,差距明显。

  其次,又大又不**。从生产效率来看,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存在“大企业低于小企业,国有企业低于民营企业,国内上市企业低于美国上市企业”的现象。从风险防范能力来看,2019年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然达到63.9%,中央企业达到67.0%。从国际化水平来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对不高,营业收入大部分依靠国内市场,从2019年ENR全球最多250家国际承包商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头部企业国际化程度 的是中教,国际业务比重为27%,与外国企业相比,国际业务比重一般在50%以上,差距明显。

  第三,又大又不活。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治理结构多重虚拟化、经营机制市场化不足、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企业活力不足、决策效率不高的现象。

  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测量标准

  勘探设计企业达到了什么状态,才能说是“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高”层面来衡量。

   ,行业地位高。高质量发展企业要在行业(调查设计产业、细分产业、细分地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在调查设计行业,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企业合并和重组的情况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业界仍然存在“吨位决定地位”现象,往往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力,品牌力主要表现为技术力强或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哪个“大师”,有说话的权利。

  第二,盈利能力很高。利润丰厚的企业不一定是高质量发展企业,但亏损的企业肯定不是高质量发展企业。盈利能力应该是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盈利能力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衡量。一个是利润率。在目前全行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下,高质量发展企业的利润率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要引导行业利润率水平。第二,人均利润率。近20年来,整个勘探设计行业的人均效率没有明显提高,行业利润上升主要是“人”的积累,高质量发展企业在人均利润率方面也需要带动其他企业。

  第三,创新能力高。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创新能力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从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发展的角度,可以思考如何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等。当然,衡量指标可以从研发投资(实际发生)比率、标准编制、获奖等层面进入。行考虑;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前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业主的需求也在向多样化发展,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实现规划策划引领进而进行社会资源整合以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勘察设计企业加大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力度。

  四是管理水平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业态(EPC工程总承包等)的不断成熟,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是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流程体系时效性以及制度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应该是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传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四化”企业。

  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当前,我们正处于行业发展平台期与“十四五”发展启步期,“双期”叠加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从体制改革、机制改革、战略、组织、人力资源以及运营管理六个方面全面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体制改革方面,从 相关政策来看,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力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企业重组整合速度是“十四五”期间的主线。从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以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来看,国企改革当前在向纵深发展,当前体制改革面临四大趋势: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从试点广度来看,当前国企改革正从央企二级单位向省级企业发展;从深度来看,试点单位国企改革正在深化。二是混改与重组、上市及员工持股相结合。当前,大部分改制都会涉及到混改、重组、上市以及员工持股的一方面或者多方面。三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持续深化。当前,勘察设计行业还有300多家事业单位,之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主抓的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向公益二类单位进行深化推进。四是混改与反向混改相结合。当前,混改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或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或出于股权多样化的需要,有些民营企业也在引入国有资本,这就是典型的反向混改。

  机制改革方面,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对标世界 管理提升行动》来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提升以下八项能力,以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一是加强战略管理,提升战略引领能力;二是加强组织管理,提升科学管控能力;三是加强运营管理,提升精益运营能力;四是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五是加强科技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六是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合规经营能力;七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科学选人用人能力;八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战略方面,要战略更要战略执行。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收尾期,一方面,路线的选择很重要,大量企业的规划基本围绕着“多元化、一体化、全国化、国际化”这“四化”展开,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做大还是做强等,都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不管企业如何选择,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基于自身的资源能力分析最重要;另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仍然存在着“战略趋同”的现象,大量企业业务、路径的选择相差无几,但为何有的企业发展好,有的企业发展不好?关键不在战略本身,而在于战略的执行。因此,战略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战略实施后注重举措分解、战略纠偏与考核,能把“战略管理起来”才是好战略。

  组织方面,要组织更要组织效率。当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勘察设计行业大量的企业组织发展正在向扁平化、大部制、事业部制方向转型,但传统的层级化、机关化、部门墙现象依然根深蒂固,在组织调整时,人情因素、惯性思维依然是主导因素,也是很多领导考虑的因素,但忘记了组织效率是组织调整的 考虑因素甚至是 因素。

  人力资源方面,要人才更要人才活力。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人才”,随着企业业务结构的调整,勘察设计企业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企业要什么人、有什么人、缺什么人,需要提前谋划;在此基础上,以职业通道为核心,系统构建人才招聘、培养、激励、考核体系是关键,实现“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运营方面,要管理更要管理体系。勘察设计行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但现在行业形势与1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体量更大、业务结构更加复杂、面临风险更加多元,这就导致很多勘察设计企业的运营管理进入“深水区”,以设计思维、惯性思维去管理往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从“人治”走向“法治”,在此过程中,“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很好的实践,在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底线思维与红线思维,底线思维主要用于进度与费控,以底线倒推目标;红线思维主要用于质量与安全,质量与安全出问题一票否决。


相关推荐